中医疑难病证的斗士 ——记省名中医南征
南征,1942年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朝鲜族。1965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暨长春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临床攻难病
南征自1965年从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后来他又从事教学及行政工作,担任中药系主任和中医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但他从未放弃临床工作,坚持每天出诊。他认为:“中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临床。中医繁浩的经典理论,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近年来,他潜心研究内科疑难杂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观点:如在胃病的治疗上,他强调“养阴”;对心病他强调“活血化瘀和益气养阴相结合”;在老年病的研究上,他主张“以调阴为主,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进一步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以前很多人认为中医中药对该病不能根治。但西药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合并症多。在这种情况下,南征决心在中医治疗消渴上闯出一条新路。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便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他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强调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五脏六腑,开辟了一套“用中药、节饮食、多运动”的综合疗法。经400多例临床观察证明,纯中药制剂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治愈消渴病。1997年7月,在全国中医消渴病首届学术研讨会上,南征的论文《生知三消汤加减治疗消渴病(附206例临床疗效观察)》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代表还纷纷邀请他去国外讲学。
此外,南征还在中风病、肝病、尿毒症、癫痫等许多病症的辨证治疗上有大胆的突破,受到患者们好评。“看难病,找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南大夫!”这句话不知不觉传开了。
1988年6月,日本明治大学同乡会主席中田先生患尿毒症,在本国透析无效,用药无法,病情相当严重。此时正值南征在日本讲学,中田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寻医拜访。南征了解病情后,即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补肾壮阳法辨证治疗。1个月后,中田先生再去医院检测,其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苷等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不出两个月,便完全康复了。消息传开,日本医学界反响极大,新闻界也纷纷大版面撰文赞扬中医学的神奇功效。
此后,南征的名字便经常出现在东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医药报刊上。
科研谱新篇
南征在中医药方面的另一贡献,是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仅他个人的省级以上课题,取得成果的就已达12项,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优秀产品三等奖3次,为吉林省医药事业创利润2000万元以上。
“一切东西都要不断发展,研究科学要求认真,要敢于怀疑前人的东西,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站得住脚。”正是因为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并善于把临床方药与新药开发相结合,才使得他在新药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对于中风,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血脉不畅、脑窍不利所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南征发现,不仅是气滞血瘀,而且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造成血瘀也是中风的病机之一。所以在治法上,他注重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在方药上,重用黄芪的同时,重用水蛭,从而达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效果。“麝香抗栓丸”和“麝香抗栓胶囊”就是基于以上临床经验研制出的国家级新药,该成果曾荣获198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长春市首届革新与发明奖,1990年吉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创利税500万元以上。
对世界两大流行病之一的乙型肝炎,他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综合疗法来清除病毒,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药“榛花肝宁”,在国际肝病学术会议上,此项成果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研制的国家级新药——消渴安胶囊,已批量生产,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2000年科技成果之一,并获得200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南征还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创立了“扶正祛邪,解毒降糖”法,制定了“坚信科学,增强信心,锻炼身体,平衡心态,定期检查,控制饮食,合理用药,预防疾病,提高疗效”的中医治疗疾病综合系统。并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肾病方面,成功研制了“降糖益肾解毒汤”。
多年来,南征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优秀论文13篇,省级优秀论文15篇。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30余部,其中主编20余部,获国家级优秀图书奖1部、亚太地区图书金奖1部。他还多次荣获省科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长春市民族团结模范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吉林省名中医”。2000年获长春知名医生,长春名医的称号。
逆境中成长
南征如此骄人的成绩,可能有人会想:要么他有非凡的天赋,要么就是出生于中医世家。然而二者都不是。他1942年出生于龙井市的一个工人家庭,祖上三代都是最普通的铁路工人。在日本帝国主义横行的旧中国,不用说读书,全家连一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后来为了反抗压迫,南征的父母投身于革命,他的童年是在年迈的祖父母身边度过的。抗战胜利后,父母又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父母先后光荣牺牲了,留下了他和弟弟两个。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幸运的是,对于革命烈士子女,党和政府是绝不会忘记的。在党的关怀下,南征读完了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
也许是经历过逆境的人更容易变得坚强的缘故吧,少年时代的南征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有着顽强的毅力,每走一步他都留下了惊人的一笔,小学跳级一年;初中升高中,他考了个总分全县第一……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当时他仅仅17岁。学好中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是他童年时就已确立的理想。祖父的一位挚友是名老中医,他经常为乡邻诊病,却分文不取,受大家敬仰。祖父常带着他和那位老中医在一起聊天,渐渐地,受长辈们影响,做名医生的愿望悄悄在南征心中扎下了根。
入学之初,8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子汇聚到了春城,当许多人还沉浸在高考胜利的喜悦中时,南征却已暗地里较上了劲: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可现在这么多同学哪一个当初不是尖子呢?自己生活在穷乡僻壤,被乡亲们誉为“山沟里飞出来的凤凰”,可如今这么多“凤凰”聚到一起,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金凤凰”呢?所以,一定要努力,如果落在别人后面,怎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家乡父老和为国捐躯的父母呢?
然而,对他这样一位汉语还不很精通的朝鲜族学生来说,学中医,还想学好中医,谈何容易!尤其是医古文,在他眼里,简直就是天书,而汉族同学则学起来要轻松许多。差距,的确太大了,别人可能早就自暴自弃了。然而他没有,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一种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他下定决心,说什么也要攻克难关。于是,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倍学习。宿舍里,他特意跟靠门的同学调换了床位,以便熄灯后,他仍可利用走廊里透进来的一点儿光亮看书。早上他又是第一个起床,临窗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语言问题对他再也不是什么障碍了,几部医学典籍他也能倒背如流。
我们曾问过南征:“你是否相信天才?”他说:“许多名人都对天才发表过见解,我也不否定天才,但我绝不是天才。”
他是谦虚的,但我们却认同他的话。是的,即使他真的是天才,可如果没有后天的顽强毅力和勤学钻研,他也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和许多朝鲜族同胞一样,南征也是多才多艺。在学校,他不仅是文艺方面的骨干,而且对书法、绘画、体育也都十分善爱。由于学习好,特长多,又有号召力,大学期间,他还先后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班长、团支部书记,学院团委委员、少数民族工作部部长,《红旗报》编委等多项职务。而且,他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和业余活动而影响学习,整个6年大学学习考试,没有一科不是满分,按当时的教育目标,他是个真正的“又红又专”。大学最后一年,他22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应该说,这是一句真理。
&
临床攻难病
南征自1965年从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后来他又从事教学及行政工作,担任中药系主任和中医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但他从未放弃临床工作,坚持每天出诊。他认为:“中医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临床。中医繁浩的经典理论,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近年来,他潜心研究内科疑难杂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观点:如在胃病的治疗上,他强调“养阴”;对心病他强调“活血化瘀和益气养阴相结合”;在老年病的研究上,他主张“以调阴为主,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进一步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糖尿病,中医称消渴,以前很多人认为中医中药对该病不能根治。但西药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合并症多。在这种情况下,南征决心在中医治疗消渴上闯出一条新路。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便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他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强调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调整五脏六腑,开辟了一套“用中药、节饮食、多运动”的综合疗法。经400多例临床观察证明,纯中药制剂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治愈消渴病。1997年7月,在全国中医消渴病首届学术研讨会上,南征的论文《生知三消汤加减治疗消渴病(附206例临床疗效观察)》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代表还纷纷邀请他去国外讲学。
此外,南征还在中风病、肝病、尿毒症、癫痫等许多病症的辨证治疗上有大胆的突破,受到患者们好评。“看难病,找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南大夫!”这句话不知不觉传开了。
1988年6月,日本明治大学同乡会主席中田先生患尿毒症,在本国透析无效,用药无法,病情相当严重。此时正值南征在日本讲学,中田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去寻医拜访。南征了解病情后,即用清热解毒、芳香化湿、补肾壮阳法辨证治疗。1个月后,中田先生再去医院检测,其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苷等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不出两个月,便完全康复了。消息传开,日本医学界反响极大,新闻界也纷纷大版面撰文赞扬中医学的神奇功效。
此后,南征的名字便经常出现在东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医药报刊上。
科研谱新篇
南征在中医药方面的另一贡献,是对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截至目前,仅他个人的省级以上课题,取得成果的就已达12项,曾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优秀产品三等奖3次,为吉林省医药事业创利润2000万元以上。
“一切东西都要不断发展,研究科学要求认真,要敢于怀疑前人的东西,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站得住脚。”正是因为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并善于把临床方药与新药开发相结合,才使得他在新药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对于中风,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血脉不畅、脑窍不利所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南征发现,不仅是气滞血瘀,而且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造成血瘀也是中风的病机之一。所以在治法上,他注重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在方药上,重用黄芪的同时,重用水蛭,从而达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效果。“麝香抗栓丸”和“麝香抗栓胶囊”就是基于以上临床经验研制出的国家级新药,该成果曾荣获198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长春市首届革新与发明奖,1990年吉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创利税500万元以上。
对世界两大流行病之一的乙型肝炎,他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的综合疗法来清除病毒,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药“榛花肝宁”,在国际肝病学术会议上,此项成果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他研制的国家级新药——消渴安胶囊,已批量生产,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2000年科技成果之一,并获得2001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南征还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创立了“扶正祛邪,解毒降糖”法,制定了“坚信科学,增强信心,锻炼身体,平衡心态,定期检查,控制饮食,合理用药,预防疾病,提高疗效”的中医治疗疾病综合系统。并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肾病方面,成功研制了“降糖益肾解毒汤”。
多年来,南征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家级优秀论文13篇,省级优秀论文15篇。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30余部,其中主编20余部,获国家级优秀图书奖1部、亚太地区图书金奖1部。他还多次荣获省科委、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长春市民族团结模范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吉林省名中医”。2000年获长春知名医生,长春名医的称号。
逆境中成长
南征如此骄人的成绩,可能有人会想:要么他有非凡的天赋,要么就是出生于中医世家。然而二者都不是。他1942年出生于龙井市的一个工人家庭,祖上三代都是最普通的铁路工人。在日本帝国主义横行的旧中国,不用说读书,全家连一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后来为了反抗压迫,南征的父母投身于革命,他的童年是在年迈的祖父母身边度过的。抗战胜利后,父母又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父母先后光荣牺牲了,留下了他和弟弟两个。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幸运的是,对于革命烈士子女,党和政府是绝不会忘记的。在党的关怀下,南征读完了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
也许是经历过逆境的人更容易变得坚强的缘故吧,少年时代的南征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有着顽强的毅力,每走一步他都留下了惊人的一笔,小学跳级一年;初中升高中,他考了个总分全县第一……
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春中医药大学,当时他仅仅17岁。学好中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是他童年时就已确立的理想。祖父的一位挚友是名老中医,他经常为乡邻诊病,却分文不取,受大家敬仰。祖父常带着他和那位老中医在一起聊天,渐渐地,受长辈们影响,做名医生的愿望悄悄在南征心中扎下了根。
入学之初,8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子汇聚到了春城,当许多人还沉浸在高考胜利的喜悦中时,南征却已暗地里较上了劲:自己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可现在这么多同学哪一个当初不是尖子呢?自己生活在穷乡僻壤,被乡亲们誉为“山沟里飞出来的凤凰”,可如今这么多“凤凰”聚到一起,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金凤凰”呢?所以,一定要努力,如果落在别人后面,怎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家乡父老和为国捐躯的父母呢?
然而,对他这样一位汉语还不很精通的朝鲜族学生来说,学中医,还想学好中医,谈何容易!尤其是医古文,在他眼里,简直就是天书,而汉族同学则学起来要轻松许多。差距,的确太大了,别人可能早就自暴自弃了。然而他没有,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一种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他下定决心,说什么也要攻克难关。于是,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倍学习。宿舍里,他特意跟靠门的同学调换了床位,以便熄灯后,他仍可利用走廊里透进来的一点儿光亮看书。早上他又是第一个起床,临窗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语言问题对他再也不是什么障碍了,几部医学典籍他也能倒背如流。
我们曾问过南征:“你是否相信天才?”他说:“许多名人都对天才发表过见解,我也不否定天才,但我绝不是天才。”
他是谦虚的,但我们却认同他的话。是的,即使他真的是天才,可如果没有后天的顽强毅力和勤学钻研,他也很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和许多朝鲜族同胞一样,南征也是多才多艺。在学校,他不仅是文艺方面的骨干,而且对书法、绘画、体育也都十分善爱。由于学习好,特长多,又有号召力,大学期间,他还先后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习班长、团支部书记,学院团委委员、少数民族工作部部长,《红旗报》编委等多项职务。而且,他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和业余活动而影响学习,整个6年大学学习考试,没有一科不是满分,按当时的教育目标,他是个真正的“又红又专”。大学最后一年,他22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应该说,这是一句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