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意公开】
吉中医药字〔2025〕6号 签发人:安媛
刘冰冰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吉林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医药强省建设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专项政策,支持吉林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推动吉林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各相关部门从中医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积极谋划、共同推进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如:省中医药局牵头制定了《吉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省教育厅牵头制定《吉林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省药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关于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的意见》、省文旅厅牵头制定了《关于印发促进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形成了分工负责、协同高效的发展态势。
二、构建优质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吉林省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大对中医药领域学科建设倾斜力度,在4所本科院校布局中医学类本科专业点9个,在7所本科院校布局中药学类本科专业点13个,积极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深化中医药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并完善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中药企业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健全毕业后教育体系。省中医药局持续推进吉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中心建设,建立培训管理信息平台,组织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及结业考核。持续推进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实施。落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将参加师承教育情况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充分调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师承教育的积极性。开展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推动15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7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6个国家级老药工传承工作室、17个省级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老药工学术经验,培养传承人。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省人社厅助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落实好我省人才政策3.0版;对中医药领域引进的域外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兑现落实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就医出行等待遇保障,吸引中医药领域人才来吉留吉工作;优化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全面下放中医药科研单位职称评审权限,支持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自主开展职称评聘,对岐黄学者、临床名医等实行“代表作”和“实战能力”评价。省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药领域学科带头人及团队培养,持续推进8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47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长春中医药大学牵头建设国家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三、促进科技创新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攻关。省科技厅重视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在中医药创新研发环节中涉及的基础研究、创新药物开发、院内制剂研发等领域,均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支持中药、中药材、中药材生产设备、保健食品等中医药相关领域科技项目433个,投入省级科技创新资金近2亿元。在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中设立中医中药专业评审组,2024年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中医中药类成果获奖率高达40%,远高于年度获奖率(27.3%)。省中医药局组织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十四五”期间立项1045项;实施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能力提升项目和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优势病种研究;实施中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推动名老中医经验方、人用经验协定方向院内中药制剂转化。
(二)推动中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省工信厅抢抓制造业智改数转新机遇,指导推荐中医药企业争取省级智改数转专项政策支持,推动我省中医药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2024年,敖东延边药业扩建升级项目、鹿王制药智能化设备升级项目、辉南长龙药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等5个项目,获得了“智改数转”项目奖补资金支持;通化正源药业数字化生产线、辉南长龙数字化车间等2个项目获得省级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奖补资金支持;北药中药制药集团中药材加工智能工厂获得省级智能工厂奖补资金支持。
(三)支持中药创新及打品种二次开发。省药监局持续加大中药创新研发支持力度。一是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项目开展定制式专班服务,实行一企一策、专人负责、全程指导,加强药品研发进展调度,掌握中药创新药研发动态。二是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传承创新发展“孵化器”作用,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支持以病证结合、专病专药或证候类中药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新药研制。推动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证据体系建设,加快中药新药上市进程。鼓励中药二次开发。省药监局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探索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估路径,积极培育一批临床价值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药品种,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中药生产工艺,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推动中药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中药品种竞争力。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十四五”以来我省已完成中药补充申请380余件。
(四)完善中药标准体系。我省以中药产业发展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检验机构、中药企业等参与中药地方标准研究,加快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中药配方颗粒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为中药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法定依据和遵循。省药监局制定并发布人参须(林下山参须)等113个吉林省中药材标准、生晒参(林下山参)等115个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发布吉林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470个。省科技厅首批人参产业聚力攻坚专项已通过专家论证,“人参全参龄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等5个课题拟纳入专项予以支持。
四、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省教育厅发挥中医药相关院校的师资优势,持续助力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吉林广播电视台合作,在吉林卫视新闻联播黄金时段开设《人参讲堂》专栏,积极宣传吉林人参文化。省文旅厅积极推动我省中医药健康与旅游业快速融合发展,组织开展了“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评定”工作,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对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进行重点宣传推介。省中医药局依托全省各级各类中医院、29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50家中医药健康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同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服务活动,提高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2024年,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活动,宣讲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举办中医药文化市集、提供中医药专家义诊服务;举办全省首届中医药文化宣讲员和文创作品大赛,遴选出60名优秀宣讲员,向百姓宣讲中医药文化故事、传播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等;举办“参香满中秋”长白山人参赏鉴会暨中医药文化游园会,联合13家人参企业、5家中医医疗机构,展出长白山人参产品,提供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举办全省首届中医药文创作品大赛,遴选出优秀文创作品73件,积极培养了吉林省中医药文创品牌。
(二)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省教育厅积极推动中医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性地搭建了“中医药海外在线研修诊疗平台”,为俄罗斯师生提供在线课程;与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合作举办了“中医学讲座班”;“十四五”期间,吸纳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巴基斯坦等23个国家200余名来华留学生。科技厅积极推动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依托省内高校建成了吉林省传统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梅花鹿高效育种与产品开发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道地药材开发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中药研发及分析技术国际合作基地等创新平台。省外事办积极推动与吉港澳三地中医药区域合作,我省多家医药企业已与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建立中医药合作关系。
五、下一步工作
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更好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相关院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战场作用,加强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二是做好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着力破解制约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三是展现“中医药+文旅”的特色优势,推出一批“中医药+文旅”项目,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基地(重点企业)。四是发挥吉港澳展会平台作用,务实推动吉港澳三地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五是加快推动我省中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全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