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3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8-11 17:03:49

【A】

【同意公开】

吉中医药字〔2025〕10号                                                        签发人:安媛 

张令威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人参优质产地优势,推动差异化发展及推广“道地吉药”评选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深耕产地资源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一)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人参种植标准化水平

通化市人民政府申请“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高品质区域品牌。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人参标准化种植工作的通知》(吉农组办〔2025〕18号)精神,以规范种植备案、强化用药监管、严格投入品准入、推广标准化技术、加强质量检测为核心,全面提升通化市人参种植标准化水平,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全,为打造“通化人参”金字招牌奠定基础。印制下发《通化市园参“三良”种植操作指南1.0》,制定《通化市加强人参标准化种植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市、区)组织种植户开展标准化种植。加快塑造人参产业龙头标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相关企业与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对接,解决林下山参精深加工产品技术问题。“通化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已完成审批流程,进入公示阶段。推动成立修正人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修正林下山参产业有限公司,共5个系列300余款人参产品回归通化;云岭野山参精深加工9个单元全部建成,即将投产。海恩达科技、中检集团等企业与长春光机所谭鑫专家团队进行深入对接;通化县金汇药业、青山集团等企业与吉林大学李平亚、刘金平等专家团队对接,解决林下参精深加工产品技术问题;北域红药业、百济堂参业与吉林大学联合开展项目研发,争取尽快落地转化。

(二)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人参产业创新发展

为充分发挥我省人参优质产地优势,培育产业优势,省科技厅高度重视人参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着力破解人参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十四五”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两批吉林省人参产业战略提升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省科技创新资金1150万元,围绕人参农田绿色种植、林下参生态种植、健康产品精深开发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共制定地方标准和炮制规范6项,制定团体标准2项;审定人参新品种3个(伐林栽参品种2个、农田栽参品种1个),缓解了优良农田栽参品种短缺的问题,人参良种覆盖率由5%提高到13%;开发了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建立了人参绿色防控体系,建立了农田绿色栽参、林下生态种植技术体系;研制了人参机械化标准种植设备并推广应用,提高了人参种植的机械化、标准化程度;开发了人参大健康产品14个,其中已获得备案批件6个;完成了人参眼膏及洋参果冠心片等2个药物的III期临床研究;建立了农田栽参种植基地8个,面积达3400亩。通过省科技发展计划支持了一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省科技创新资金2亿元,支持项目433个,有效促进了人参产品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批复建设了4批42个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其中人参基地6个,分别为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吉林参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龙井市农田人参栽培专业合作社建设3个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人参)科技示范基地,通化百泉参业集团有限公司、抚松丰泽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个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西洋参)科技示范基地,中康参芝(通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林下山参)科技示范基地,支持省科技创新资金200万元,基本形成了人参品种全覆盖、精中选优的格局。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人参产品质量安全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各地扎实推进人参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十四五”以来,新创建标准化种植基地54个,面积9000余亩,辐射带动3.3万亩。支持敦化市创建人参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示范基地2600亩。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标准化种植培训,培训参农1.5万人,现场发放《吉林人参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汇编》1.5万册。开展人参种植备案管理。起草了《吉林省人参种植登记备案制工作方案》,开展了技术培训,力争实现人参种植基地全部建档备案,确保人参规范化种植和产品质量可追溯。

二、推动产业融合,激发多元发展活力

(一)文旅融合,彰显人参文化独特魅力

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2]8号)文件要求,采取多种举措加强人参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我省打造人参产业。加大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白山采参习俗”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了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重点保护传承了“长白山老把头节”“长白山开秤节”和“长白山开山习俗”等民俗节庆活动。通过举办人参文化节庆活动、文化展览和民俗体验等形式,向公众展示“长白山采参习俗”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指导“长白山采参习俗”项目保护单位抚松人参博物馆系统收集和整理与人参有关的传说故事、以长白山人参为创作提题材的剪纸作品等,为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积极推动人参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创作编排非遗情景剧《开秤》,出版非遗书籍《传承》,举办中小学生人参故事大赛,努力讲好新时代抚松人参故事。推进研学旅游与人参产业创新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打造人参研学新场景、研发人参研学新产品、推出人参研学新线路,目前已评定长白山大关东文化园研学基地、东方红西洋参药业健康科技园为省级研学基地,推动游客积极参与人参种植基地探访、长白山采参习俗体验、人参产品开发生产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领略人参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创新业态,拓展人参产业发展空间

通化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宜参林地普查,通化市91.38万亩宜参林地基础数据全部录入数字化平台。深入开展适宜林下山参生长的土壤地力条件研究,科学编制 “好林”划分标准2.0版;制定《宜参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持续发展“人参+旅游”新业态。依托万峰滑雪场、龙兴里等重点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喝人参鸡汤、尝高丽火盆、品冰葡萄酒、泡户外温泉”的冰雪周边消费业态。推动“通化人参鸡汤”成功入驻南湖宾馆,大力开展“人参菜品进万家”“中国人参之乡·通化冬补季”等活动,成功举办首届龙兴里杯人参鸡汤评选大赛,推动通化市各大宾馆、酒店相继研制推出古法滋补人参鸡汤、人参鹿肉丸子、神草玉米饺等近百道人参菜品;为第一批50家人参烹饪企业授予“通化人参鸡汤品鉴名店”称号;同步推出通化魏缘人参鸡汤、修正人参黄精芡实乌鸡汤等自热伴手礼盒。在中小药材方面,继续发挥优势中小药材种植品种,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推进中小药材规模化发展,围绕五味子、贝母、天麻、细辛、苍术等中药材大品种加快道地药材应用,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鼓励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等规范种植体系,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确保药材质量稳定。

(三)壮大中小药材,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通过宜参林地普查,切实摸清家底,有利于做好人参种植规划,确保优势资源科学配置、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动人参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吸纳各地游客更加深入了解人参、品鉴人参美食,有力促进人参、文旅产业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小药材方面,现已成功申报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中小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的基地2个,500-1000亩的基地7个,200-500亩的基地14个,100-200亩的基地33个,50-100亩的基地41个。中小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优质,产业链条日益完善,销售渠道稳定,确保种植收益的同时,也逐渐提升中小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完善评选体系,塑造吉药品牌优势

(一)建设示范基地,推动道地药材发展

省科技厅为加强吉林省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道地药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吉药道地药材品质,按照《关于加快医药强省建设 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从2021年开始推动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末,已建设42个基地27个品种,实现大品种全覆盖小品种精中选优布局。

(二)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市场影响力

通化市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中小药材科学普及。深度挖掘长白山地道药材历史文化,整理创新民间故事等中药材传统文化,结合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提炼创意文化。组织中小药材种植企业参加东博会、农博会等招商推介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将多元化、多品种的中小药材全方位地展现给全国各界友人,打造道地中小药材品牌。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展示展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通化人参”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通化人参产品知名度、影响力。

通化五味子、贝母、细辛、黄芪等优势中小药材品种脱颖而出,获得市场认可,激发了种植户与企业的积极性,种植规模逐渐扩大,种植标准更加完善,药材质量更加稳定。全市中小药材在2024年种植面积达7.1万亩,同比增长9.2%,其中贝母、五味子、细辛等优势品种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方面都呈现增长趋势。充分借助第三届中医药科技大会暨2024年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广州)、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会议(抚顺)等平台,大力推广溯源参、人参元气水、山参酒、野山参汁、人参化妆品、人参冻干片等产品。与胡庆余堂在杭州成功举办的“长白山野山参高质量发展大会”,共同擦亮长白山人参品牌;与浙江省后勤集团共同举办2025浙好淘“人参好市”吉林长白山人参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效推动“通化人参”名优产品进入浙江市场。

四、加强科普宣传,提升人参认知价值

(一)加强文化宣传,开展品牌营销

2024年9月17日,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科协等部门举办了“参香满中秋”长白山人参赏鉴会暨中医药文化游园会,共联合人参企业13家、中医医疗机构5家,展出琳琅满目的长白山人参产品,提供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将中医药文化大餐和健康生活方式送到群众身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团圆祥和、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为推进人参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科协联合举办了“驿路参香”参旅融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项目启动会。通过政府搭台,推动11家长白山人参企业与长春市动植物公园达成合作协议。2024年10月1-7日“国庆节”期间在动植物公园建设高端展厅,展销长白山人参产品,推广长白山人参品牌,与企业合作建设长白山品牌人参展销店,品鉴、销售、宣传、推广长白山人参品牌,推动全省人参产业与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构建传播矩阵,扩大品牌宣传覆盖面

强化人参科普宣传,积极发挥网络主流媒体优势,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扩大网络宣传半径;利用“通化发布”、微博、抖音号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和省广电新媒体矩阵推送人参产业资讯信息,形成宣传全覆盖。协调中省直媒体及重点商业网站,充分报道通化市人参产业的经验做法和成果成效。通化市政协公众号于2022年末开辟《走进人参》栏目,科普人参基本分类、适用人群、食用禁忌、药理特性、功效记载等内容,发布200余篇科普知识。

)开展科普活动,增强消费者认知度

通化市级全媒体平台累计刊播发人参相关稿件900余篇,中省直媒体及重点商业网站共刊发相关报道200余篇,配合央视摄制大型系列纪录片《本草流芳》,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和央视频APP播出。通过系列科普宣传,让群众走进人参、认识人参、了解人参、使用人参,大幅提升消费者对人参的认知和人参药用价值的认识。

五、下步计划

(一)完善品牌管理,深化产业发展

建立长白山人参种源保育体系,制定《“长白山人参”种源保育工作方案》,开展林下山参种质资源护育繁推工作。适时举办“道地药材”评选活动,为获选的“道地药材”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促进其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承办好北药大会,不断丰富、创新大会的内涵与形式,加大对“道地吉药”的宣传力度,切实提升“道地吉药”品牌知名度。

重视人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建设通化人参博物馆,利用好通化人参的传统技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故事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开展通化人参文化艺术创作和宣传。推进全要素融合,发展主题文创,加快开发人参“爆款”产品,推动通化人参美食走上百姓餐桌、人参产品通达四海。

(二)搭建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

省科技厅将围绕人参产业,积极搭建高层次成果对接平台,发布高质量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推介活动,推动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建立交流合作渠道,促进更多人参产业科技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

(三)强化技术推广,提升种植水平

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认定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人参(中药材)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联合科研单位、县级人参主管部门的专家、技术推广人员、种植能手,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参和中药材实用技术推广指导和培训,持续提升人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四)创新宣传载体,深化文旅融合

省文旅厅将积极开发更多人参文化宣传和体验载体,加大对人参文化和人参产品的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人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5月30




主办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立信街720号

联系电话:80782658    邮编:130021网站地图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1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4 吉ICP备05001602号

主办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立信街720号

联系电话:80782658

邮编:130021网站地图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601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64

吉ICP备05001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