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意公开】
吉中医药字〔2025〕4号 签发人:安 媛
张学海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通过装配中医设备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设备配备
(一)加大中医药补助资金投入力度
省财政厅筹措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用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重点支持中医药创新能力提升、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等方面。同时,省级财政筹措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资金,专门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可由资金使用单位统筹用于中医设备提升。
省卫健委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达到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资金支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配备和提档升级医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工作。
(二)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
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6〕32号),我省按照要求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馆建设,目前省内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均已完成中医馆建设,且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
一是开展吉林省“名中医走基层”工作。2024年7月,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吉林省“名中医走基层”工作方案》(吉中医药发〔2024〕69号),选派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到县级中医医院轮流坐诊,发挥名中医在中医药发展中的“传、帮、带”作用,推动县级中医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和培养中医骨干医师,同时,举办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对县域中医医生、乡村医生等进行中医药诊疗及养生保健知识培训。该项工作不仅为县级中医医院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助力,有效提升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提高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可及性。
二是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工作。2024年9月,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卫健委、省疾控局联合印发《吉林省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和对口关系。现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县(区)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则定期对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服务,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加快推进健康吉林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由县级中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作为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5年底,我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实现全覆盖。县级中医医院根据群众就医需求、乡镇卫生院专科特色和发展方向遴选人员开展乡级派驻服务,对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诊疗技术及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同时乡镇卫生院开展村级巡诊派驻服务,提升村卫生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县域医共体以内部统一管理制度为抓手,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县域医共体内诊疗服务同质化,整体提升县域内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推广中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
一是建设中心药房。省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吉林省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实施方案》(吉卫联发〔2025〕10号),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会同各成员单位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简称医共体药事会),建设中心药房,推进医共体药学服务同质化。医共体内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药品采购审核、统一药品储备调用,扩大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品种和范围,同时探索建设医共体共享中药房,鼓励依托县级中医医院逐步建立完善中药处方流转、中药代煎、个体化加工以及配送到家等服务,为基层群众用中药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是加强中药制剂流通使用。为进一步推进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合理扩大中药制剂的流通范围,2023年,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管理的通知》(吉中医药联发〔2023〕6号),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可作为调入方,调剂使用具有协作关系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协作关系包括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中西医协作、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对口支援、托管等关系)。吉林省首批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共公布了195个品种,且对纳入医保目录的中药制剂均予以支付,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少以及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现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1家,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与适宜技术,满足基层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近年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加强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
为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我省自2021年开始实施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穴位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等基层常见病证的中医药治疗(含常用中成药的应用);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中医药康复治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相关知识技术等。现已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整体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持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
2023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加强全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吉中医药函〔2023〕42号),现已完成省、市、县三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体系建设,同时编撰吉林省适宜技术推广目录,组建师资队伍,明确推广培训内容,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的优势和作用。
下一步,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以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设备配备工作的推进力度。同时,密切对接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用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智慧中医诊断和治疗设备的配备与使用,充分发挥中医医疗设备的辅助诊断与治疗作用,切实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提质增效,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5月22日